中國對澳洲的侵略會傳到歐洲嗎?

Pourquoi la Chine tire à boulets rouges sur l’Australie


中國近來加大了對澳大利亞(澳洲)的侵略力度,從引入新的海關稅到在推特上吐槽。這兩國關係很少如此糟糕,地區專家認為,世界應該關注北京對待坎培拉的方式。


11月30日,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發佈了一張來自政府官方賬號的照片時,澳大利亞大吃一驚。照片中,似乎是一名笑容滿面的澳大利亞士兵拿著一把血淋淋的刀子抵住了一名抱著羊羔的阿富汗兒童的喉嚨。


趙在發佈這張圖片的同時,還發佈了一條推特,稱自己 「對澳大利亞士兵殺害阿富汗平民和囚犯的行為感到震驚。」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立即做出反應,要求中國政府道歉。莫里森還要求推特刪除該圖片。


但Twitter拒絕刪除這條推特,而是發表聲明稱,趙的賬號被貼上了政府官方帳號的標籤—Twitter表示,這為公眾提供了足夠的背景,以 “告知他們對其意圖的解釋”。


「對於世界各國領導人、政治家和政府官方帳號來說,與公眾人物同行的直接互動,對當下政治問題的評論,或者對經濟或軍事問題的外交政策劍走偏鋒,一般來說都不會違反Twitter規則。」聲明說。(真的嗎?)


Twitter還表示,該圖片已被標記為 “敏感媒體”。但截至歐洲中部時間週二下午3點,該推特—被放在趙立堅賬戶的頂部—沒有這樣(敏感媒體)的通知。


莫里森說,這張圖片是被篡改過的,並說它 “完全令人憤慨”,”對每個澳大利亞人來說都是深深的冒犯”。


「它不能以任何理由來證明。中國政府應該為這個帖子感到完全羞恥。這讓他們在世界的眼中黯然失色,」莫里森在週一下午的新聞發佈會上說。


紐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週二向澳大利亞表示支持,稱這一情況值得紐西蘭政府向中國提出自己的抗議。


「紐(新)西蘭已經直接向中國當局表達我們對使用該圖片的關注,」阿德恩週二在惠靈頓告訴記者。「這是一個不真實的帖子,當然,這將使我們關注,所以這是我們直接提出的事情,」她說。


「雖然這是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發生的交流,但它當然會有提示的空間,作為一般原則,我們可能會有關注,並會提出這些,」她繼續說道。「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使用了一個與事實不符的圖像。這不是一個真實的圖像,所以我們已經直接向中國當局提出了這個問題。」


梅里克斯(Mercator中國研究所)分析師約翰-李(John Lee)對《法國24小時》表示,趙的這一最新挑釁,是眾多以發表戲劇性聲明著稱的中國外交官之一,「代表了坎培拉目前所能發表的最具攻擊性的聲明,因為它觸及了澳大利亞的一個非常敏感的點。」這條推特與澳大利亞軍方自己的監察長11月19日發佈的一項令人震驚的調查有關,該調查認為,精銳的特種部隊 “非法殺害 “了至少39名平民和阿富汗囚犯。


關係從未如此糟糕過


但這種暴行與中國有什麼關係呢?除了給趙立堅提供新的彈藥,讓他加劇日益矛盾的中澳關係之外,似乎什麼關係都沒有。


「他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糟糕,」德國國際事務研究所的澳大利亞和地緣政治問題專家Heribert Dieter對FRANCE 24表示。


目前的這種升級在2020年初拉開序幕,當時澳大利亞是第一個要求獨立調查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來源的國家。「這更觸怒了北京,因為澳大利亞首先通過媒體,顯然沒有經過通常的外交渠道,」李說。


此後,中國多次對澳大利亞出口商品徵收關稅,目標是大麥、葡萄酒、牛肉和海鮮。11月,中國大使館發佈了一份詳細的卷宗,其中包括14項針對澳大利亞的投訴,此前雙方在貿易問題上的外交爭端延長。


中國批評其所說的澳大利亞政府對 “反中”研究項目的補貼,坎培拉對中國在新疆和香港政策的譴責,以及澳大利亞當局否決了十幾個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項目。


「中國很生氣。如果你把中國當做敵人,中國就會成為敵人。」11月18日,一位中國政府官員在坎培拉與《悉尼先驅晨報》記者的發佈會上這樣說。


四年緊張局勢的高峰


這一系列新的外交和商業緊張關係是近四年來兩國關係逐步惡化的高峰。


「2016年,澳大利亞因授予一家中國公司99年的租約來管理達爾文港(該港口靠近美軍基地)而引發的爭議,是兩國之間未來問題的最初跡象之一。」李說。


自那以後,澳大利亞經常是最先譴責中國在一些不同領域行動的國家之一。


「他們早在2018年就禁止華為在澳大利亞開發其5G網絡,他們是第一個將中國在中國海內的行動貼上非法標籤的人,然後他們提前施壓,要求對COVID-19(武漢肺炎)大流行病的起源進行獨立調查。」GIGA亞洲研究所(德國全球和地區研究所)副主席Patrick Köllner對FRANCE 24表示。


除此之外,還有 「澳大利亞默多克媒體帝國非常明目張膽地以善惡對立的方式來表現中國的威脅。」他繼續說道。


科爾納說,澳大利亞是 「第一個使其外交適應習近平的中國處理國際關係的新方式的大國。」坎培拉看到北京在國際舞台上變得更加咄咄逼人,感受到了威脅,呲牙咧嘴。


澳大利亞也成為第一個付出代價的大國。但在中美之間的權力鬥爭中,它也成了附帶損害。


「在這種競爭的背景下,北京施加的壓力也可以看作是試圖影響華盛頓在該地區的主要盟友之一的決定。」李說。


下一個是巴黎還是柏林?


對澳大利亞來說,中國對他們的態度必須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挑戰。金融時報》在11月26日的一篇社論中說:「北京和坎培拉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遠不止是一個雙邊事務。。」在英國金融日報看來,「所有民主國家都應該密切關注這一衝突,並準備相互支持,回擊中國的壓力。」


「我們的想法是,中國正在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例子。他們可能是在利用澳大利亞向其他可能想批評北京的國家發出信號,」柯爾納說。


「我們不應該自欺欺人。在坎培拉之後,北京可以同樣對待柏林或巴黎。」迪特同意。他說,這次對澳大利亞的攻勢,「第一次說明瞭北京是如何試圖控制大型發達國家人們談論中國的方式。」


看來,著名的14點清單中極有可能包括對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中國新聞的強烈批評。金融時報》寫道:「由於無法容忍國內的言論自由,北京現在似乎也打算控制海外的言論。」


但必須認識到,澳大利亞不是法國或德國。「它是一個特別容易受到中國壓力的國家,」李說。澳大利亞40%以上的出口產品銷往中國。「澳大利亞的一些產品沒有太多替代市場,」他說。


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對來自亞洲超級大國的貿易依賴程度較低。但所有接受《法國24小時》詢問的專家都認為,澳大利亞最近的經歷必須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在科爾納看來,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衝突清楚地凸顯了世界領導人面臨的嚴峻選擇。「要麼我們想繼續從與中國的貿易中獲得經濟利益,而冒著不得不壓制批評者和言論自由的風險,要麼我們必須開始尋找替代方案。」


原文:France24.com

輔譯:DeepL.com/Translator

附圖:Leonard 與補充觀點


2 thoughts on “中國對澳洲的侵略會傳到歐洲嗎?

  1. I am an investor of gate io, I have consulted a lot of information, I hope to upgrade my investment strategy with a new model. Your article creation ideas have given me a lot of inspiration, but I still have some doubts. I wonder if you can help me? Thank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